社會性動員的淡水河溯河行動藝術

2008/5/22│詹曜齊(板橋社大主任秘書)│台北縣

板橋社區大學成立至今八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裡,大漢溪的相關議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這八年來我們累積各種經驗,也在河流的相關面相上挖掘各種可能性。但是,以社會議題進行跨縣市的藝術行動,在板橋社區大學來講還是第一次。淡水河議題包含的層面很廣,就以其支流來看,涵蓋了台北縣市大部分的區域。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淡水河的所有問題幾乎可以等同於台北縣市的所有問題,歷來台北縣市的每一位地方首長也都以整治淡水河、美化淡水河為首要政績。換句話說,淡水河本身無論在政治面或社區運動者、藝術創作者的觀點來看,都是一個生活裡不可忽視的問題。淡水河的溯河行動也等於在這些層面上預先就醞釀了一股民意。

根據溯河行動的主要發動者藝術家吳瑪悧的說法是,所有環境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文化問題。因為「淡水河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流,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已逐漸忘記它的歷史以及河流生態的劇烈變化。即使在河岸景觀再造的過程,我們也忽略了河流對於我們生活及文明的意義,只當它是休閒文化的表徵……」。這是從功能的角度來觀察一條河流的變化,並質疑目前對待河流的休閒政策。

除了歷史與文明之外,吳瑪俐也把環境問題列為是這次溯河最主要的中心焦點。她說:「古早時候,從淡水可以行船到三峽、汐止。淡水河沿岸的城市︰新莊、大稻埕、三峽、大溪、汐止乃因運而生。今天這些城市已沒落,河流淤積而被陸運所取代。許多地方河床已乾枯無水,或惡臭難聞,有水的地方則被堤防高高隔絕,因此,我們雖居於淡水河畔,但卻不認識這條河流的真正樣貌。淡水河溯河行動希望透過親自體驗/看見河流,帶起我們的土地情感與環境意識,從而改變我們與河流的關係。」也就是在土地情感與環境意識這樣的認識基礎下,板橋社區大學決定加入淡水河的溯河藝術行動,並對我們過去幾年來與河流的相關的「環境」意識做一次整理。
淡水河溯河_1  

「河下游」展場的環境意識

淡水河的溯河行動藝術,從活動的行程來看,似乎是一個持續半個月的活動。但是,對板橋社區大學來說,這次的行動藝術卻可以當成一次歷來的成果驗收。因為,早在淡水河溯河行動之前,相關的課程、展覽,在我們參與大漢溪的過程中就嘗試過。但那是一個區域性較為明顯的形式,動員力、參與的廣度也不一樣,但以板橋社區大學來說,大漢溪的經驗卻是促使我們深入淡水河溯河藝術行動的主要動機。

這裡首先應該提到板橋社區大學對藝術的整體看法。板橋社區大學創立以來,一直試圖在「知識解放」的相關概念上有所進展。在很多課程的安排上都希望結合「知識解放」,為這個社區大學最重要的運動概念提供指標。過程裡,我們不斷的與學員、講師溝通,希望這個突破是由一個共學團體所共同開展的。這裡難免牽涉到重要的理念討論與實驗,具體的,也會對幾類課程的發展有所期待。其中,與「生活藝能」相關的創意木工課程在一開始的時候成為首要的對象。

創意木工這門課程原始的動機是希望藉由製作、動手、了解自己生活所需的物品出發,對自己動手的作品與大量生產的商品做一個區隔。同學們學習這門課程的最主要內容不是技術性的教授,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建立。這首先,我們必須去尋找一位認識層次上有這樣視野的老師,再透過溝通去建立講師與工作人員之間的信賴。透過介紹,我們找到台北藝術大學畢業的廖建忠老師。

老師是一個對日常生活的器具使用上強調自己動手做的藝術家。所以,在他的工作室裡所擺設的桌椅、書架、床、大大小小的日常用品都是他親手親為。可以這樣說,在具體的生活內容上,他就是一個完全符合社區大學對生活藝能想像的講師。再者,他本身學習木工的過程是一個無師自通的過程,完全沒有經過一般理解的師徒制、或者體制性的技藝培訓,這讓他的學習本身也與社區大學非專業技藝傳授的觀念相通。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他曾經參與多次藝術展覽,是一般概念下的藝術家,所以,擁有比一般社區民眾更豐沛的學習資源與空間。我們跟他之間的溝通,除了言語上的理解外,大部份還是要靠親自教學之後才能慢慢修改。有了這層認識,我們終於在板橋社區大學開始了一門創意木工。

廖建忠的創意木工在社區大學的要求下,逐漸往一種生活風格的方向去進行,這是用社區民眾所能理解的語言去建立彼此的好奇心,但這門課程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引入一種生活與藝術息息相關的概念。那時候同時進行的藝術課程還相當多,但我們希望能夠在講師之間展出一種足以代表社區大學精神的藝術課程,為這個想法,我們不停的進行講師之間的對談,也在社區大學相關的公共性議題裡尋找可能性。總而言之,一種對於公共性參與的焦慮正透過各種課程的安排逐漸在板橋社區大學蔓延開來,但首先有所突破的,還是藝術性課程。

或許正是對藝術與公共性之間關係的思考,板橋社區大學邀請台灣藝術大學的吳瑪悧老師擔任課程評議會委員,並希望利用板橋社區大學的校地作為藝術展場。一開始,板橋社區大學的教室是借用板橋高中一處荒廢的大樓。雖然這棟大樓在外表的美觀與設備上已經瀕臨報廢,但在其安全的範圍內卻是一處可以隨時發揮創意的「閒置空間」。

經由與廖建忠的商量後,由他進行簡單的改造,將地下室的一處倉庫逐步改建成較大的空間,我們希望在這裡開始為學員建立一個可以發揮想像力的藝術展場。展場開始構想的時候,正巧瑪悧老師台灣藝術大學的學生需要一處畢業展的場地,瑪悧希望他們向社區大學詢問,能有空間作為藝術大學學生與社區之間的展覽會場。所以這個展場對外的第一次展覽就由台灣藝術大學學生的作品「板橋人的故事」上陣。2002年「板橋人的故事」是台灣藝術大學二十四個年輕的學生共同策劃的一次展覽,這次展覽讓板橋社區大學經營一處藝術展場的構想得以化為具體行動。雖然是一次學生的畢業展覽,但因為標舉了「板橋人的故事」,與社區大學的理念十分接近,所以社區大學十分願意支持。
淡水河溯河_2  

展覽的作品在內容上近於自由創作,雖然原本希望焦點集中在板橋,但很明顯的,一個地方的「特殊性」或「議題性」沒有特別被提點之前,這個地方裡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當成是與社區相關的創作題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裡凸顯的正是創作者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觀點的建立問題。雖然在內容上學院風主導了方向,但對於社區大學的民眾來說,從一開始知道有年輕藝術家進駐,一直到作品完成,學校安排各班參加座談會,學員們逐漸理解這種藝術展現的方法。對社區大學的成員來說,形式的意義讓他們思考,內容也讓他們思考,因為雖然台灣藝術大學同在一個社區裡,但是一般民眾畢竟不容易接觸到,如今,現代藝術已經從校園走到社區裡來,學員們就必須注視擋在他們之前的現象。

「板橋人的故事」之後,第二年,瑪悧的學生仍舊希望藉社區大學的場地來進行畢業作品展覽。有了第一年的合作經驗後,這一次,從社區大學的角度出發,希望自己不只是一個場地出借的角色,而是希望社區大學內部藝術課程的學員能夠參與這次展覽。所以第二年,這個展覽命名為「浮洲胡謅」,但某些作品明顯的把焦點集中在與「水」相關的關照上。浮洲是板橋靠近樹林的一處地名,也是台灣藝術大學的所在地,展覽用這個主題,除了維持一貫對社區的關注外,藝術大學學生的視野仍舊主導了展覽的方向。但除了藝術大學的學生外,這次的展覽板橋社區大學的課程「環境藝術」的學員也參與其中。社區大學學員的作品明顯不同於藝術大學學生的作品,這從彼此之間作品命名的抽象與否便可一目了然。再者,社區大學學員的作品往往從自己日常生活的真實狀況出發,雖然不一定是板橋這個地區的「地方特色」,但是具體的生活感受是這些作品的特色。藝術大學的學生作品有的非常清楚點出這是一個水議題,有些則在抽象的土地、人物之間游動。其中有幾部作品,則是從板橋具體的街道裡取得靈感,凸顯了真實街景與藝術之間的對比關係。
淡水河溯河_4  

這兩次作品展雖然都是藝術大學學生的作品佔大部分,但卻有很明顯的影響與後續發展。板橋社區大學從此確定了這個展場,並將之命名為「河下游」藝術展場,我們的目的希望開始討論一個關於社區民眾參與藝術表現的可能性。雖然在形式上,社區民眾的藝術製作能力明顯不如藝術專業學生,但是,板橋社區大學長期針對大漢溪的部份做各種議題探討的可能,我們相信,這樣的內涵應該足以在藝術的表現上開創新的語言。但這一切在開始的時候自然是雄心壯志大過現實,所以接下來,板橋社區大學開始了公共藝術課程、也開始將藝術的討論變成是對現實生活不滿的一種展現。

明顯的成果是,廖建忠的學員由木工課程轉而成為藝術課程,進而開始一次的展覽。如果說,淡水河溯河可以在板橋社區大學內部很快的形成一種共識,我們相信過去幾年的累積與我們長期對河流議題的深耕都是有影響的。因為,我們不只在公共議題上著力,我們也在公共議題的表現平台上盡力,希望可以透過各種形式表達一種對公共事務關心的情緒,或者進一步,表達我們的看法。也可以這樣說,當藝術是我們的表達方法之一時,我們也要聯想得到,什麼樣的藝術形式是社區大學最應該投入心力的?什麼樣的藝術形式最符合社區大學對藝術的想像?這裡就可以從板橋社區大學的公共性參與說起。因為在我們的經驗中,過去雖然投入很多年的精神、注意力在大漢溪的問題上,但所有這些林林總總的投入方向並不侷限在於環保。換句話說,我們從來不止於把大漢溪當成一個環保問題來思考,而是把它當成一個「社會具體的存在」來思考,所以,由這裡推演出去的大漢溪議題與行動就顯現出它的社會層次感。

淡水河溯河行動藝術的開展

藝術課程在板橋社區大學一直有特殊的發展脈絡。這或許跟社區民眾長期在這方面受到壓抑有關。社區大學成立之初,包括學歷認證、課程內容設定為通識教育等等,都有對社會某一階層靠攏的傾向。這群人應該是過去教育制度下的犧牲者,也是台灣過去經濟奇蹟的奉獻者,所以他們沒有高等學歷,自然對藝術等需要學院技術的專業知識懷有敬意。那麼,社區大學除了提供一個場所讓他們習得這些技藝外,在「知識解放」與社會改造的理想下,我們怎麼推動一種讓社區民眾可以參與、可以理解的藝術?板橋社區大學創立開始,我們就不停的在各種學科裡尋找答案。而藝術課程因為本身流派的演變以及日漸重視創作者個人的生活經驗,某些精神與社區大學自然有契合之處,加之與吳瑪悧老師的合作以及「河下游藝術展場」的誕生,這些都讓藝術課程在社區大學成為相當受到重視的課程。

淡水河的溯河行動藝術對板橋社區大學來說,有了前面幾年對藝術與公共議題的運作,到了吳瑪悧老師找我們共同籌劃之時,幾乎已經成了一個必然的行動了。過去幾年,針對大漢溪的議題,我們不斷的希望有些突破性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全校性的議題,那麼首先,它得在知識的層面上展現它的連接性。大漢溪是淡水河支流,從大漢溪到淡水河,這個議題自然也有絕對的相關性。

淡水河是台北縣市劃分的自然界線,也是連接縣市的人文景觀,透過淡水河的歷史,我們看到大台北盆地的開發過程中,族群活動的蹤跡,所以我們的大漢溪研究會與上游的泰雅族部落相關。順河而下,也看到了環境、地理景貌的變化,更看到了促使這些改變的,人的生活動態。淡水河的意義因此而表現出其非靜態的一面,它的內涵、它的解釋、乃至它的未來,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思考。

但不管準備從什麼角度去看待淡水河,作為一道穿透台北、並且孕育五百萬人口的河流而言,它首先象徵的是兩岸的劃分與串連。天然水流的橫亙是阻擋,天然地理的切斷面也可能是促進聯繫彼此的動機,對自然生成的河流而言,它的兩岸子民也同時是它所流經、撫育的對象。河流的意義在這樣多重角度的生產下,首先突出的就是文化的回顧。在文化回顧中,我們可以探知變化的源頭,正是一種長時段的變化,讓河流的利用衍生出現代的視野,於是,建築、生態、經濟、政治等等論述都在一時之間湧進。淡水河的意義追求,終於累積成一整個世代對自己身世的渴望。

這項淡水河的溯河計畫原本吳瑪悧老師想以生態藝術的角度進行一次溯河。但在與板橋社區大學接觸後,決定把溯河行動擴大,變成一個跨縣市的大計畫。這個計畫在社區大學方面就由板橋社區大學負責,結合台北縣市二十二所社區大學共同的力量。民間社團則包括,主婦聯盟、淡水河守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阿綠自然與人文資測中心、埠尾文史工作室、三腳渡社區發展協會、匯川劇場、大舟造船場、聯合船舶設計中心。淡水河流域裡的大專院校也紛紛參加,包括,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世新大學、政治大學等。

整個溯河行動從開始到完成共分成幾個重要的項目。包括,記者會、溯河行動、繪製淡水河域綠色生活地圖、生態藝術展、溯河行動對話、行動宣言等。記者會五月五日當天在關渡碼頭舉行,會中有行動藝術表演,由板橋社區大學提供一場關於水的意象的現代舞蹈,台北縣市教育局副局長並出席參加,簽署關心淡水河的備忘錄,記者會之後即展開第一天的溯河行動。

正式的溯河行動一共分為四天。五月五日上午溯淡水河,從關渡乘船,由出海口往大稻埕行駛,途中由板橋社區大學講師陳健一帶領講解。當天下午,溯大漢溪,從大稻埕搭乘六艘舢舨,往新莊行駛,由板橋社大統籌。

五月六日,全天溯大漢溪。從新莊到石門水庫。此段由於河床乾枯、污染、藍水閘等,無法行船。而以租車、步行前進。

 

五月七日,全天溯新店溪。以租車、步行等方式,從秀朗橋上溯到石碇,其中在新店碧潭搭渡船,溯一段河。五月八日,半天溯基隆河,從三腳渡往南港,乘六艘舢舨進行。這四天的溯河是這次藝術行動的主軸。
淡水河溯河_5  

作為一次藝術的表現,行動的主要目的有別於一般環保運動的觀察。隨然觀察與對話、講解是隨時在進行著,而整個過程也順應以往環境生態的解說方法去進行了解。但是,藝術的表現在這裡要凸顯的是一種「變化」,尤其是關於河流的「變化」。溯河的行動重點則在於「前進」。一個本來富有運輸功能的河流,它與居民之間的關係正在功能的轉換之中產生「變化」。所以,原本順理成章的運輸不見了,但這或許不只是歷史的必然或感嘆可以解決的,因為我們「功能性」的看待河流,它就會在「功能的變化中產生自己的變化」。

溯河溯到船舶不能前進之時改由馬路繼續上溯,是這次行動藝術的決定。因為我們要觀察為什麼原本行駛船隻的河流產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具體的觀察我們瞭解道路早已取代河路,從歷史、經濟的角度來看,更可理解一個產業的興亡所帶來的影響往往不只是身在其中的個人,通常一個產業的起落,也代表一種人與環境關係的變化。理性的知識早於藝術的表現讓人們察覺,但行動藝術的效應讓議題呈現它的多樣貌。以往的環境問題幾乎僅出現在新聞的社會版、政治版面,但是,當藝術家的觸角、社區民眾的感性呼籲都向著藝術的表達形式之時,也代表,這個議題正由社會新聞轉向藝文新聞。對一個行動藝術、環境藝術的構想、參與者而言,透過藝術的語言去表達社會情緒幾乎無可逃避的動機。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社會議題原本已經存在那裡了,藝術家、社區民眾的藝術參與到底它的突破點在哪裡?

淡水河溯河行動在這方面做了些安排。形式上,結合藝術展覽在伊通公園舉行,除此之外,還透過四場座談會來讓與會者共同討論。在各種與河流相關的討論中,參與者從各自專業的角度來談論。因為參與的人數眾多,有些藝術學院的學生從南部來,第一次接觸到淡水河的議題,發現自己的生活竟然與河流這麼遠。造船的專業人士則從歷史的角度介紹行駛在淡水河的船隻過去與現在的不同。看似簡單的討論、對話,其實都呈現出一條河流的面向與厚度。每個人從自己的身邊出發,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社會狀況,藝術的表達與生活可以這麼近,也可以這麼疏遠。

從四場座談一直到結束當天的發表會,整個行動藝術的主軸十分明顯,也十分成功。因為,當我們討論河流,往往就是談論歷史、談論產業、談論環境、談論政治、談論族群、談論社會、談論整個環境,當然也就是談論我們或許忽略、或許沒有忽略的某種古老藝術的死亡或重生。每一個層面都是河流承載的範圍。但是,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的大規模行動代表社區民眾的參與,它在美學的層次上有一種激進性。有些人抱著簡單的參與心情來,以為參加一次的溯河,但不知道自己參加藝術表演,這就是社會模式的再現。沒有人可以確定知道自己的每一個行動對「它者」的影響,但我們每天生活在社會裡,我們不可能對別人毫無影響,別人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在影響著我們。有意的參與者、無意的參與者都共同為溯河引進來一次藝術的新視野。它充分的表達了一次社會生活的複雜與牽連。

溯河行動之後,板橋社區大學將整個過程製作成一本專書。專書應該視為溯河行動的後續。設計上,我們刻意用厚紙板象徵河流與水泥的現代防治技術之間的關係,然後按部就班,儘可能我們把過程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包括報名過程、計畫的小細節,希望它做到完善。在最後處理座談會記錄的部份,則採用複寫紙,因為每一次翻閱就會留下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刻痕,這些刻痕就像我們留在淡水河裡的所有東西。垃圾、政治誓言、歷史,等等「痕跡」。

淡水河行動藝術是板橋社區大學一次很大的投入。我們過去將大漢溪的相關問題延伸到泰雅族部落、到新移民女性、到城鄉的發展的問題,因為一條河流不只是有環保問題,它有各種的社會問題。而社區大學在「知識解放」的範疇裡不停的尋找切入點,透過行動藝術,我們嘗試過一次跨領域的連接,也為自己的藝術概確定了一種態度。淡水河行動藝術對淡水河來說,當然不止於一次的行動藝術,任何行動藝術也都不只是藝術的演出,它展現一次社會知識分子與社區民眾的動員,而這種動員本身是深富藝術意義的。
淡水河溯河_7  

整個溯河行動完成之後,對於社區大學內部引發了一些後續的討論。因為這除了是一次大動員之外,它還包含了很多的議題,而議題的呈現方法是藝術,這讓我們必須回過頭來重新解釋社區藝術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但是,藝術行動是由幾個藝術家為主加上社區大學裡的行政團隊去動員起來的活動,真正落實在藝術的課程裡,它必須透過解釋的方法。在溯河行動藝術裡有四場討論會,但是討論會集中在以環保為主的議題上,針對社區藝術的討論並未刻意著墨。議題帶回社區大學內部,成為我們下一個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

板橋社區大學的藝術空間是一處老舊校區的閒置空間,它的使用年限受到一定的行政管理。溯河行動藝術之後,這個展場就面臨拆遷的問題。板橋社區大學搬到大觀國小,原有的河下游展場就這樣消失,但是一個新的計畫「淡水河資源教室」也孕育而生。這是一個在大觀國小的空間裡繼續存在的整體淡水河研究計畫,社區藝術也會是其中的一環。溯河之後,我們的社區藝術暫時無法繼續,但關於社區藝術的討論則透過「公共論壇」、「淡水河研討會」繼續進行。除了討論之外,某些原來不是直接跟開放性的藝術展覽相關的課程,也因為這次的行動帶來新的視野,讓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構想。這些都在淡水河資源教室的範圍裡去設計,為這個議題持續鋪陳。

具體的成效是「玩布」課程。「玩布」課程是一門行之有年的社團課程,原本的想法是社區婦女透過以布為材料進行創作。但是在行動藝術之後,我們開始讓這門課與社區議題接軌,此外也刻意安排其他的美術課程以「社區」為創作方向。2007年,板橋社區大學又增加一處新校區—「瑞芳社區大學」。我們在瑞芳社區大學的成立過程裡加入很多跟社區藝術相關的營隊。瑞芳位於基隆河上游,校區就在基隆河畔。所以我們推出「社區藝術探索」、「玩布姊妹」兩種營隊,第一突出社區裡的「女性」,第二突出社區裡的「空間」,這兩個觀念是目前正在發酵中的議題。
淡水河溯河_8  

社區藝術在板橋社區大學的過程中是幾次重要的經驗,這樣的藝術討論或者藝術方向目前為止,是我們重要的美學態度。但是以經驗跟延續、內涵來說,它可能還需要更綿密的論述,這是實踐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接下來的「淡水河資源教室」會在這個部分多盡心力,因為一個源生自社區的藝術,最終仍是要面對人與人的互動。而人與生活空間的關係是我們最大的議題,這些理解的落實、展現的方式、承載的能量等等,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藝術內容。
(本文為台灣社區藝術行動案例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專輯所收錄)


文章來源:http://www.ncafroc.org.tw/abc/community-content.asp?ser_no=1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sr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