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環境共生的大地藝術(1)北川富朗,重塑地域價值的藝術行動

本文轉自: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15281/

系列前言: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日本重量級的藝術活動,也是世界級的藝術展覽。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家,以日本鄉村之公共領域為舞台,展開了精彩的歷史、文化與環境共生之藝術行動,除了刺激鄉村的地域活化,也提醒大眾感受人與環境的共同脈動。

三年一展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此刻正在日本新潟進行,本文作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特別為未能親自參與盛會的讀者們,詳細寫下兩個藝術祭產生的脈絡與展演內容,以及這樣的藝術行動對當地以及日本社會帶來的影響。本文為系列之一,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從地方生活出發的文化觀光思考

強調「大地倫理」(The Land Ethics)的近代環境保育之父Aldo Leopold(註1)(1887-1947)曾有一段被保育界視為圭臬的名言:「當一件事情傾向於保存生物群落的完整、穩定和美感時,這便是一件適當的事情,反之則是不適當的。」

Aldo Leopold所謂的大地倫理就是把生命社區的範圍加以擴展,認為土地不只是土壤,我們所生活的大地其實包含了土壤、空氣、水、植物、動物……等;Aldo Leopold給予當代的啟示是提醒人類若能與自然共感,大地的生息將與我們生活的脈動共鳴,許多衝突與破壞自然就能夠避免。

面對二十世紀以來,人類大量而無節制地活動導致能源耗費,對自然環境造成沉重負擔;氣候變遷、物種滅絕、糧食短缺等已成為我們刻不容緩的存亡議題。堪稱是國際上最大的人類群聚活動之一的世界博覽會,從過往各國展現國力的競逐,到近年來則以地方歷史、文化以及對於地球環境的貢獻作為焦點,顯見人類已體認「人與自然」關係之重要性。

可惜的是,無論是申辦世界博覽會、奧林匹克等大型運動賽事,或是城市自行辦理藝術祭、嘉年華,抑或邁向「創造都市Creative City」之路;這些大型活動往往是從國家、城市的層級去行銷城市觀光或進行都市規劃的手段,而鮮有協助地方並試圖解決環境問題的全面性關照;大型文化活動往往挾帶量體龐大的建設,在短期資金挹注下累積超量的參觀人數與媒體效應,然而活動本身若不能清楚傳達給民眾的訊息,思考與地方生活共感的方式,很容易在媒體輿論與資訊浪潮中失焦,難以永續經營。

相對於大型遊樂設施或國際連鎖店家高價、奢侈與統一化的消費規格,地方上更需要能呈現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一切,透過人文、歷史、傳統與自然現有條件與資源的發展來「充實地方知識文化、整合社區教育網絡」,以達成守護家園永續發展的目標。

北川フラム(Fram Katagawa,在此中譯為「北川富朗」)所策劃的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Echigo-Tsumari Art Triennial)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The Setouchi Triennial)正是值得台灣學習與思考的案例。

筆者與北川富朗策展人多次會面交換心得,也將藝術祭案例在不同場合引介給國內民眾、各級政府人員及從事農村再生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本研究藉由實地參訪以及與北川富朗的訪談,並經由東京大學副校長西村幸夫教授的協助與指導,深入了解北川富朗藝術策展的理念與思維,為台灣正在學習中的文化觀光與地域再生尋找未來的可能性。

日本鄉村的廢校議題,也是藝術祭中的重要議題(攝影/楊偉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sr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