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藝術介入社區」案「臺北,藝遊社區」
藝術踏查─社區藝術尋寶圖
一、緣起: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不管是藝術工作者自發性的創作或實踐,及受到文建會相關文化政策,地方與市民社會蓬勃發展的影響,藝術有逐漸走向開放、跨領域的對話,回歸到日常生活以及公共參與的條件與趨勢。近幾年「藝術與社區」,由於社區營造手法的創新,加上公共藝術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藝術與社造的互動愈見頻繁,「社區公共藝術」、「藝術進入社區」、「社區營造藝術」等遂成為愈來愈值得關注的議題。
本次藝術進入社區-藝術踏查,主要以三芝藝術村與瑞芳社區大學-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為主要參訪對象,將藝術社區作為活動場域,藉由社區故事及特色提示,導引社區居民尋找到社區藝術標地,從中了解藝術的氛圍,讓學員參與當地生活美學形成的歷程。
二、目地:藉由參訪藝術社區與聚落,從中了解其他社區的營造過程與網絡連結方式,進一步思考社區藝術操作的更多可能性。
三、參訪時間:2012年10月8日(一)
四、參訪地點:新北市三芝、瑞芳
五、集合地點:10月8日早上8點臺北市圓山捷運站出口(有專人指引)
六、參訪成員:吉慶社區、溫州社區、久如社區、晴光商圈、榮江社區、中央社區、龍泉社區、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專員葉竑庭、宋珮瑋、王丞瑜、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陳思安、臺北市立美術館承辦盧瑞庭、隨行攝影師。
七、踏查行程表:
時間 |
內容 |
負責人員 |
備註 |
8:00-8:30 |
集合與簽到 |
社造學會思安 |
圓山捷運站出口 |
8:30-9:30 |
社區開場-介紹行程與背景 |
社造學會思安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
前往三芝 |
9:30-12:30 |
A組:三芝藝術村空間享受-導覽與對話 |
社造學會思安 導覽員黃瑞齡老師 |
每組一小時半,11:00互換。 |
B組:社區時光寶盒-DIY時間 |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木工教室李明三老師 |
※每社區一件,社區兩人一輪,共同創作。 |
|
12:30-1:30 |
中餐時間-三芝窯烤披薩 |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
午餐 |
13:30-14:20 |
案例影片分享-介紹嘉義北回歸線藝術行動與公民美學影片 |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
前往猴硐火車站 |
14:28-14:31 |
平溪小火車體驗-介紹當地產業由來 |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
平溪小火車上 |
14:31-15:00 |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平溪線路上的寶盒導覽 |
導覽員-鐵道少女 導覽員-機關庫廖老師 |
火車站到碩仁國小 |
15:00-16:00 |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介紹形成氛圍、營造過程、脈絡、連結與Q&A |
導覽員-鐵道少女 導覽員-機關庫廖老師 |
碩仁國小內簡報 |
16:00-17:00 |
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碩仁國小內的藝術裝置介紹 |
導覽員-鐵道少女 導覽員-機關庫廖老師 |
碩仁國小 |
17:10-17:18 |
平溪線小火車 |
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林育正 |
平溪小火車上 |
17:18-18:10 |
社區互動與回饋-各社區目前執行狀況、課題與觀察分享 |
社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 |
回家路上 |
18:10 |
解散 |
社造學會執行長吳碧霜 |
圓山捷運站 |
※因本次創作品總共需要三小時創作時間,每個社區共同創作一件,9:30-11:00兩個人做,11:00-12:30另兩個人做。請大家發揮共同創作的想像力,一起玩吧!創作出來的作品可以放在社區辦公室,成為收藏社區發展歷史或珍藏的物品,成為〝社區寶盒“。
有任何問題請找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陳思安 02-25575679 或 0921393026。
留言列表